《南京大学报》  

第01版:头版新闻

校党委常委会传达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摘要:  本报讯5月21日,南京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传达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娄勤俭书记讲话指示精神,传达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吴道槐有关指示精神,听取考察厦门大学及参加德旺大讲堂有关情况的汇报,听取首轮巡察情况汇报并审议相关报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摘要:  本报讯5月24日,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作“弘扬五四精神履行

首届华智论坛聚焦东亚合作与全球治理创新

摘要:  本报讯5月22日,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主办的首届华智论坛在宁开幕,来自东亚政经界重要人士、全球著名华侨华人学者及社会政要等逾百人与会。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主持。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杨岳,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

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一行来南大调研

摘要:参观新传院(佘治骏摄影)  本报讯5月23日,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一行来到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开展专题调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建俊,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局长张雁斌参加调研活动。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

第02版:综合新闻

C9高校首届教职工乒乓球邀请赛在我校举行

摘要:  本报讯2019年5月22日至23日,C9高校首届教职工乒乓球邀请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作为C9高校教职工文体大联盟的系列活动之一,来自C9高校的近百名运动员和教练员齐聚南大,以球会友,增进交流。比赛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工会主席卞建波主持

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别委员考察团来南京大学调研

摘要:  本报讯5月23日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率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考察团来南京大学调研,就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等话题召开座谈会。  座谈会上,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表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科技评价体系

化院举办纪念戴安邦先生逝世 20 周年座谈会

摘要:  本报讯今年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戴安邦先生逝世20周年。5月17日,化学化工学院举办第36届优秀实验奖颁奖仪式暨纪念戴安邦先生逝世20周年座谈会。戴安邦先生的第一位研究生、化学化工学院离休教授陈荣三,化院党政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师生

历届校友齐聚南大匡院共促合作共话发展

摘要:  本报讯5月19日下午,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历届院友联络会议在郑钢报告厅召开,自1985年少年班成立以来60多位历届校友联络人齐聚母院,共话情谊,建言献策。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乔蔚虹主持。  乔蔚虹首先欢迎各位院友返回母校,并对各位院友为匡亚

新时代翻译与翻译教育研究高峰论坛在南大举行

摘要:  本报讯5月25日,由江苏省翻译协会主办,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江苏省翻译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新时代翻译与翻译教育研究高峰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江苏省翻译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经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翻译出版社和相关机构的

第03版:校园生活

南大等主办第三届中国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大赛

摘要:  本报讯5月20日,由中国测绘学会指导、南京大学与极美众创空间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大赛在南京正式启动。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发来贺信,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施建石、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

第 38 届校园十大歌星赛精彩唱响

摘要:活动现场  本报讯5月17日晚,由校团委、学生会主办的“SongBelievers?追乐人”第38届校园十大歌星赛总决赛在仙林校区方肇周体育馆火热开唱。校党委副书记薛海林与近四千名师生及各地校友代表欢聚一堂,共同欣赏这场献礼校庆117周年的

“墨海游艺——成懋冉己亥书展”在南京大学开幕

摘要:  本报讯5月17日上午,“墨海游艺——成懋冉己亥书展”在南京大学美术馆开幕。原教育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现省文联名誉主席王湛,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原江苏省档案局局长、党组书记、现省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主任谢波,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

南京大学校友小说创作研讨会举办

摘要:  本报讯5月19日,“寻根?求实?追梦——‘5?20’南京大学校友小说创作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作家与特邀评论家60余人与会。嘉宾们围绕精神的寻根、思想的求实、理想的追梦等主题,考察小说百年发展的历史,探讨当下

江南大学庆祝南京大学 117 周年校庆专场演出在我校举办

摘要:江南大学庆祝南京大学 117 周年校庆专场演出在我校举办   5月20日晚,由南京大学、江南大学联合举办的校庆晚会“礼赞南大百年,共祈江南梦圆”江南大学庆祝南京大学 117 周年校庆专场演出在恩玲剧场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薛海林;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庆葆、副校长顾正彪等出席晚会,千余名师生校友欢聚一堂,共同欣赏了这场对南大百年礼赞的视听盛宴。 (佘治骏 / 摄)

第 14 届贝恩杯咨询启航案例大赛南大学子夺冠

摘要:  本报讯5月17日,第十四届贝恩杯咨询启航案例大赛决赛在京举行,来自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四支队伍展开最后的角逐。最终,由南京大学商学院三名本科生与政府管理学院一名本科生组成的代表队Polaris凭借精彩的表现获得贝恩杯决赛

第04版:综合新闻

校党委常委会传达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摘要:  (上接第1版)持续推进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我校已基本完成中央巡视反馈后制定的整改任务,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定力、驰而不息推进整改,完成中长期整改任务。同时结合巡察工作,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整改工作,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从政治上观察分析问题,

跨越大洋的桃李芬芳

摘要:王红兵摄影  2019年是南京大学与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交流往来的第四十个年头。四十年前的春天,两校的时任校长匡亚明和欧文·谢恩开启了两校间的交流互访,搭建了中美教育界文化交流的桥梁。5月23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瑞贝卡·布兰科校长一

首届华智论坛聚焦东亚合作与全球治理创新

摘要:  (上接第1版)士与会,致力于打造海内外华人杰出人士的思想交流与对话高端平台,为凝聚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识、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推动全球治理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交流互鉴。  胡金波在发言中表示,华智论坛是华智研究院汇聚人才、汇聚思想、汇聚

第05版:专版

胡小石:卓然能自立

摘要:胡小石:卓然能自立 胡小石先生 胡小石书法作品 胡小石书法作品 胡小石 四体书四条屏   编者按:胡小石(1888 ~ 1962),名光炜,号夏庐,浙江嘉兴人。胡小石集书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他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两江师范学堂,是李瑞清得意弟子。生前曾长期在金陵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工作。曾任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南京博物院顾问等,曾任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著有《胡小石论文集》等。在书法上,与林散之、高二适、萧娴合称“金陵四家”。   胡小石先生生于清末,成长于民国初期,那时的知识分子,当时称为读书人,对外交往时,有两项基本条件,一是写字,一是做诗。字要写得好,至少要合规范,诗要拿得出手,不致出现“出韵”等错误。这两项基本功达到了大家普遍认可的水平,才算是合格的读书人。   小石先生小时候就能写好字。从他早年留下来的笔记来看,已中规中矩,但要到他进入两江师范学堂学习,得到恩师李梅庵(李瑞清 / 清道人)指点后,才突飞猛进,成名成家。   1918年,小石先生应梅庵先生之召,至沪寓其家中任家塾塾师,其时与梅庵先生朝夕相处,接受老师指点与教导。李氏为江西临川书香世家,收藏碑版拓本甚多,小石先生沉浸其中,学识大进,书艺大为提高。   当时,沪上聚集有一大批清室遗老,如沈子培、陈散原等,本是小石先生的乡先辈与业师,又如郑大鹤、徐积余、刘聚卿、曾农髯等,与梅庵先生时相过从,品评金石书画,小石先生优游其间,得闻绪论,迭经淬砺,学问已成熟,其时已撰就《金石蕃锦集》二册。   梅庵先生以书画享大名,其时寓居沪上,以此维持生活,小石先生随之公开鬻书。1919 年,曾农髯(曾熙,张大千之师)作《胡小石先生鬻书直例》,其中写道:“小石书有万马突陈之势,犹能据辔从容,盖六朝之宋董也。或者曰:小石隘,其书矫。髯曰:其隘也,不可及也;其矫也,此其所以卓然能自立也。”   知人论世,后人应该明白,此时沪上仍未脱晚清风习,又兼名家汇聚,一个二三十岁的读书人要在上海这一文化市场上公开卖字,如果不具备一定实力,怎能占有一席之地?上海是十里洋场,不少书家以书写商店匾额博得知名度。我在上海读书时,到处可见一位马姓书家   书写的商店招牌。此人写的字功架很足,但我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看?小石师曰:“此即所谓俗书。”那些只讲究用笔、章法等技巧,而胸无书卷、又欠性情的书法家只能迎合世俗,以“姿”“媚”人,小石师对此自然不予好评。   早年高校中的教师,特别是教授古代文史的教授级人物,在书法上都有很高造诣。南京的高校,从东南大学起直到改名为中央大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集中了一大批学术界的精英人物,他们常结伴出游,或逛后湖,或玩钟山,或游苏州等地,且多杯酒酬唱,留下诗篇以作纪念。   吴梅、黄侃等也常为人题字。黄侃才思敏捷,书法圆润流美,题写的文字措辞之美,属对之精,令人叹服。吴梅则以曲学享盛誉,书法亦娟秀可喜。可就当时而言,社会上并没有把他们视作书法家。小石师不然,平辈中人也认为他书法造诣独超众类。辟疆师(汪辟疆先生)的名著《唐人小说》,王晓湘的名著《词曲史》,都是请小石师题署的。   徐悲鸿评其书法曰:小石才气洋溢,书旨微妙,自得流沙坠简,益清丽浑朴,便欲镕铸两汉晋魏,突过隋唐名家,时人或未之信也。书贵有真意,而宋人太乏工力,否则若朱晦翁、苏东坡,俱是不可一世才德,而未跻极诣,则此二者胥不可偏废也。   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叶恭绰先生时年已八十左右,大家都称他为叶老。他出任汉字整理部主任。他知道我是南京大学的学生,出于小石师门下,而他们又是几十年前的朋友,故倍加关切。1956 年年底,我应小石师之召,考回母校当副博士研究生。离开北京前夕,赴叶老家中辞行。叶老很重感情,看到我去告别,略带哽咽地说:“我年纪这么大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再见面?我要送你一件东西,当作纪念。”我就表示请他赐一件墨宝留作纪念。随后叶老就送来了一幅字,上面写的是张九龄的《感遇诗》(江南有丹橘)一首。   一回南京,就去拜见小石师,并转达了叶老问候。小石师详细询问了他的情况。我说,叶老送我一幅字,留作纪念,小石师就说:“他的竹子画得好,你应该请他画一幅竹子。”只恨我当时见闻狭窄,否则请他画上几笔,再题诗留念,那不就留下一幅诗、书、画三绝的佳作了么?   小石师让我把叶老馈赠的这幅字拿去看。他品味了一番,提问道:“你看这字是学谁的?”我对书法的知识极为有限,无法确切地回答,但在老师面前,却也不必遮遮掩掩,于是就如实答道:“我看叶老的字像是出于黄山谷的。”小石师不正面评述,只是有趣地说:“叶誉虎(编者注:叶恭绰字誉虎)的字是学阮大铖的,只是他不愿意讲就是了。”我很讶异,却也无言可对。明末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虽是一代奸臣,但在文墨上有很高的修养。阮大铖的字,我自胡金望先生处获赠其所整理的《咏怀堂集》之前,没有看到过。小石师鄙夷阮的为人,但对他的所长却也不一笔抹杀。   小石师提到:“有一次叶誉虎到南京来,我请他一起去玩清凉山,他不敢去。”因为清凉山上有座扫叶楼,对方不免有所忌讳。他们这辈人在怀旧时,常是夹入一些有趣的小掌故,让人感到生动且富有情趣。   我们从胡小石师问学,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学生都用钢笔与铅笔写字,很少人用毛笔了。他也不再讲授书法方面的课程,但社会上慕名而来求学的,仍然很多。而且彼时强调知识分子劳动化,因此不少服务性行业的单位也来求字。   当年中央大学的那些教授,都喜欢上馆子去聚餐,小石师在上课之后,时而也带我们去上馆子,馆子里的人都认识他,一见到他带人来,就立即告诉后堂,让水平最高的老师傅掌勺。   小石师介绍陈方恪先生来为我们上目录学课。陈七先生为陈散原之子,陈师曾、陈寅恪之弟,早年为贵家公子,见多识广,诗酒风流,人称吃精吃怪。他有魏晋时人的风范,放浪形骸,常到街头巷尾一些不起眼的小馆子中去进餐,结果却在山西路的一家小店里发掘出了一位名厨。此人原来是汪伪政权中江苏省省长陈群从福建带出的一位名厨,后厨师流落在外,开了一家小饭店维持生活。陈七先生品尝后,觉得此人出手不凡,就问清了底细。小石师得知后,也常带我们去品尝。一位名教授,带着四五个研究生,挤在一张简陋的小方桌上,真是其乐融融。   小石师品评书法,不但重个人风格,还重时代风貌,以为一代有一代的书风。他家里挂着一对史可法的条幅。我读高中时,正是汪伪统治时期,周佛海出了本《往矣集》,里面谈到他收藏着史可法临终前的一封家书。国破家亡之际,史可法临危受命,叮咛反复,心系家人。孤忠大节,千载之下令人景仰。后来我到扬州史可法纪念馆去参观时,看到墙上有一砖刻,上面正是那幅临终家书。我就此提问,周佛海收藏的是否就是原件?小石师说,史可法临终前的家书社会上流传很多,好多是他人模仿的。他家中挂的这两条字,也不是史可法的真迹,但当为晚明清初书家之作,因为该时期的书法就是这样。   书法上的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小石师举例说:像孔宙碑、张黑女墓志、流沙坠简、石门颂等书家,名不见经传,但他们留下的书法却代表了一代书风,足以说明一个时代孕育了该一时代的人物。这种见解,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   小石师学问博大,书法上的见解只是其学术修养之一端而已。他曾应邀到各种学术单位作各种专题的学术报告,记得 1953 年纪念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时,南京大学于端午节前请他作了一次有关屈原的报告,他就提到了某位画家所画的屈原像冠服不当,当时听众中有傅抱石、陈之佛等人,均表示钦服。   清末民初的学者,无不嗜读《世说新语》,黄侃曾作有《汉唐玄学论》一文,广获时誉。现在的人提到章黄学派,一般都视为一个研究小学的群体,实则章、黄建树多端,即以文史而言,二人均重魏晋文学,故于《文选》 《文心雕龙》等典籍尤为关注。   中央大学的这批教授中,黄侃自是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小石师与辟疆师与其同事多年,交往甚多,晚年教课或闲谈中,亦常叙及黄侃的一些轶事。   章太炎与黄季刚(黄侃)恪守小学方面的正统学问,不重金文甲骨,不过二人之间还有区别。章太炎对金文甲骨拒斥甚严,黄季刚则表示不可尽废,只是世传金文甲骨赝品太多,而当代学者又水平不够,还不足以进行研究。   罗振玉治甲骨,在日本印就《殷虚书契》后,放在一家书店内出售,售价奇高,好像要一百二十银圆一部,但学术界人如想购买,托朋友去向罗氏洽购,则可降价售出,差别甚大。   小石师很早就以治甲骨文名世,他的《甲骨文例》一文,学界均视为治契文文法的开山之作,因此他托人去买时,好像只花了八十大洋。黄季刚也托人去洽购,罗振玉一听是黄季刚来买,就给他个下马威,说你们师徒二人都说甲骨是假的,如今要来买书,想降价,办不到,要买就到书店中去买。黄季刚被他好好整了一下,只喊“这个月可要勒紧裤带了”。小石师结交多名人,言及此等趣事,可作学林掌故看待。   辟疆师号展盦,与黄季刚交情深厚。有一次,辟疆师与我漫谈往事,说是“季刚晚年的文字,比不上年 (下转第6版)

第06版:专版

怀念张树栋老师

摘要:  人生百年,最后能被人们怀念和感恩的,大概正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张树栋老师2019年4月30日16时10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7岁。张老师逝世前对儿子交代,逝世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只要求单位出个讣告,要两个儿子处

图片新闻

摘要:胡小石书法作品  (上接第5版)轻时的”。我就提出疑问。因为照常理推断,人的年龄越大,越发成熟,水平也就会更高,黄季刚的情况怎么会相反呢?辟疆师笑曰:“一个女人,大姑娘时,临出门前总要打扮一番,收拾得整整齐齐,老太婆了,光着屁股在街上跑,也

第07版:焦点·专题

南京大学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建校117周年

摘要:南京大学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建校117周年 1 1 2 3 4 5 6 7   图片说明:   1、5 月 18 日上午,南京大学首届校友返校嘉年华暨 2019 校友足球赛开幕式在仙林校区炜华体育场举行。(佘治骏 / 摄)   2、5 月 24 日下午,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二源广场上,南京大学医学院主办的“大医精诚,饮水思源”回馈母校大型义诊及健康咨询活动。(医学院供稿)   3、5 月 18 日,南京大学团委联合多院系展开“亲爱的南小宝”校园亲子开放日活动,为青年教职工子女提供走近南大、读懂南大的机会。(校团委供稿)   4、5 月 21 日晚,南京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暨建校 117 周年交响音乐会在江苏大剧院音乐厅举行。(王红兵 / 摄)   5、5月20日上午,珠海汉东博物馆向南京大学捐赠文物仪式在鼓楼校区举行。(王红兵/摄)   6、南京大学幼儿园5月28日举办以“歌唱祖国,童心咏唱”为主题的亲子歌咏会。(佘治骏 / 摄)   7、5月18日晚,共青团南京大学委员会、南京大学学生会和南京大学研究生会共同主办“启梦南雍 ? 筑梦中华”南京大学第六届校庆文化夜活动。(校团委供稿)

第08版:副刊

读书的味道

摘要:  但凡喜欢读书的人,无论哪一本书,无论你羁旅何处,总有缕缕书香,会在你心灵的味蕾上,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你的喜怒哀乐交融在一起,改变你的通感世界,与你的灵魂达成某种共识。  古人有“读书三味”之说。关于“三味”,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

故乡的艾

摘要:  在故乡的菜园里、池塘边、沟渠畔、村道旁,甚至旧屋的废墟上,甚至田头地尾、房前屋后,一种被客家人称为“艾”的植物默默地、顽强地生长着,尽管它低矮、纤弱,不入时人眼。  它大名叫什么、属何科何目、来自何方,乡亲们也许并不知道,但生活在这块土

蚕豆香溢夏

摘要:  蚕豆,又名胡豆、夏豆、罗汉豆、南豆、马齿豆、倭豆等。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属豆科植物。茎方形中空,有棱,荚果大而肥厚,喜凉爽湿润气候,为豆类蔬菜中重要的食用豆之一。  中国民间历来有“立夏之日尝三鲜”的习惯,嫩蚕豆就是其中之一。嫩蚕

小蒜

摘要:  周末去菜市场买菜,在道路的拐角处,被一位老人面前摆放的一堆野小蒜拽住了脚步。童年时,在山村诗意的清晨或黄昏,于山间地头或者坡地崖畔随处都可以看到葱绿中晕染着暗红的小蒜苗在风中摇曳,我们纷纷挎起竹篮去田野里刨小蒜。一路上,你追我赶,打闹着

南京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6793次访问,全刊已有3388754次访问